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1)根据材料”指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为什么这一方针能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

材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逃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  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应实行战略性转变,……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怎样重大变化?为此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战略性转变?

 

(1)“求同存异”方针;亚非国家有共同的遭遇;面临共同的任务(或亚非国家都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都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都要发展民族经济)。 (2)认为中国是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派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等。 (3)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裁减名额(裁军),更新装备;科技强军。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第二小问,根据“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可归纳出亚非国家有共同的遭遇;面临共同的任务(或亚非国家都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都要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都要发展民族经济)。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可归纳出认为中国是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根据“为了逃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可归纳出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在1971年派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应实行战略性转变”可归纳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第二小问,根据“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可归纳出裁减名额(裁军);根据“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可归纳出更新装备;科技强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60年代,民族矛盾刺激下的内战双方对于时代命题似乎有着一种共识。大体这些就是1860年前后出现在中国的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战双方”各自对象。

(2)1860年的“标界意义”在内战双方改革思想上具有共识的具体体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胜利。这是一个山重水复之后峰回路转的过程。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指出材料二中“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中“110年”反映的时间。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的事业。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甘英出使西域。他得到西城各国的信低,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中国方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4)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下面图片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以下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相同

B.一个人不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封君和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明确了封君与封臣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查看答案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世界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