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有人认为他过于残暴。下列史实可以佐证其雄才大略的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焚书坑儒” C.修建骊山陵 D.修建阿房宫
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原始人类
A.学习制作陶器 B.能够制作工具 C.学会用火 D.能够直立行走
读《第34章没有国界的世界》中的“大事年表(局部)”,探究问题。
大事年表(局部) | |
1947年 | 关贸总协定签署 |
1948年 |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
1950年 | 世界人口达到25亿 |
1960年 | 欧佩克(亚、非、拉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建立 |
1967年 | 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 |
1967年 | 欧洲共同体诞生 |
1981年 | 艾滋病得到确认 |
1992年 | 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93年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
2000年 |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01年 |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
2003年 | “伊拉克自由”行动 |
——魏凤莲译《简明新全球通史》
(1)根据大事年表,指出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趋势并用上表中具体史实说明。
(2)根据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国界的世界”出现的原因。
(3)“没有国界的世界”出现后,人类将面临哪些问题?你认为应当如何解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时正在进行一场怎样的救亡探索运动?
(2)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3)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新的学说”指什么?指出其具体内容。
(4)国民党“一大”对它做了新的解释后,在实际上确定了怎样的政策,有何意义?
材料三
(5)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图一到图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工具发生了怎样变化?
材料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黄朴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有何作用?
材料三 汉初至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
——译自《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
改正:
(2)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
改正:
(3)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反映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的经典之作。( )
改正:
(4)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
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