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选项说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A选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B选项说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C选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正确答案是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段碑文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此碑文所指的历史阶段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了疯狂的资源掠夺,这是其侵华的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相对成熟,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超地区。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到1937年,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对日贸易一改过去的出超,牢牢地处于入超状态,传统以大豆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比率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日本1932—1945年制造枪炮的生铁,四成以上的进口均来自伪满洲国。

材料二  随着伪满洲国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的实施,日本对伪满经济的统治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1937年5月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颁布《总动员法》,动员和控制战争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1938年4月制定了钢铁类统制法,统制范围延伸到煤炭、钢铁、制铜、水泥、化工等生产资料,1938—1939年将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也都统一控制起来。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授意下,1941年12月23日伪满洲国颁布《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本溪生产的低磷铁全部都要供给日本海军,抚顺生产的优质煤全部供给日本制铁。抚顺石油年产18万吨,汽车改用代用燃料,每年给日本13万吨,全部交给海军燃料厂提炼潜水艇用油。铅全部供给日本海军生产蓄电池。大连、丹东建造的船只全部供给日本。

——以上材料摘编自解洪兴《伪满战时殖民经济刍议》

(1)材料一中的东北对外贸易变化开始于什么事件?日本操控农畜产品进出口是出于怎样的国内因素考虑?日本在生铁的进出口上,为何与对大豆的政策不同?

(2)材料二中,伪满洲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东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如此设计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颁布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在日本战时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研究日本掠夺东北的数据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会面临很多挑战,“修昔底德陷阱”描绘了一个大国崛起的真实困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分析雅典和斯巴达冲突时提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权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这就是被后人奉为国际关系“铁律”的“修昔底德陷阱”。这种历史现象近代以来不乏其例,最典型的是20世纪前半叶的德国。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

材料二  战后苏联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在国境周边建立一条“缓冲带”,国境线不断向前推移,发展和控制的共产党国家越来越多。看起来毫无节制的扩张,让苏联自称维护本国安全的说辞变得没有可信度,昔日的盟友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防范,最终出现政策的“误判”和对抗。苏联不断参与亚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热战中,坐实了对手当初的疑虑。苏联与其对手一同坠入“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三  面对后冷战时代大国的关系变动,正在崛起的中国客观上形成了对冷战“胜利者”美国的挑战,人们都在谈论会不会出现“新冷战”的局面。中国是否构成新的霸权,是很多人担忧的事情。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

(1)根据材料一的叙述,列举2个让德国落进“修昔底德陷阱”的欧洲“既有的统治霸权”国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德国向它们发起挑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苏联扩张的最初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什么会让很多人担忧?

(4)结合上述材料和中国的对外政策,谈谈中国要怎样做才能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查看答案

通信的发展与维护,深刻影响着政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军情传递依靠快马。广州将领从发出军报,到接收皇帝指示,时间最短需要一个月,皇帝的指示抵达时,对作战往往已毫无用处。甚至有主将利用距离远、时间长的缺陷谎报军情,加剧了皇帝在各地军报中的“剿”“抚”不定,战和不决,极为被动。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李鸿章被派往日本谈判。但是,他作为清朝全权代表,对谈判所列条款并不能做主,需将会谈内容用电报传回清朝,光绪皇帝再用电报批复指示。日本截获电报并破译了电文,掌握了中方谈判底线,使李鸿章本可讨价还价的地方再无协商的可能。双方最终签署了对中国危害极大的《马关条约》。

材料三  义和团席卷华北的过程中,大肆破坏洋人的象征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结果在北京战事吃紧之际,朝廷想向东南督抚传达皇帝旨意,只得先快马传到山东袁世凯处,再由袁世凯用电报转发给李鸿章等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信对鸦片战争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折射出清朝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电报有没有帮助到清政府的谈判?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朝廷要向地方传达皇帝旨意为何如此曲折?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国发展通信事业需要注意的历史教训。

 

查看答案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