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土探寻救亡中国的道路。阅读...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土探寻救亡中国的道路。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竟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  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

(思想解放)

材料四  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1)19世纪60年代是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是民用企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的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 (2)公车上书: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建立民国)。 (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军事工业。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民用企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895年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书,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这一消息刺激了康有为等知识分子掀起了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虽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1)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两个在1840至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例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86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康有为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权、民生主义。

(4)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查看答案

语言变革常常是文化变革的先导,白话作为语言正统地位的确立,确实带来了精神的解放和文化创作的进步。白话新诗、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白话戏剧纷纷在此时应运而生。材料中所属情况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护国战争期间,溃退、相持、观望,甚至倒戈加入反袁阵营是北洋军的看家本领,连跟随袁世凱最久、最为听话的张勋都勒兵不动,洪宪帝国的前途已经一目了然。这反映了

A. 北洋军反对袁世凯

B. 护国军是正义之师

C. 专制制度不得人心

D.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