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幅图片是近代列强侵华的历史见证,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是
A.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 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C.都占领了中国当时的首都 D.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图示法形象、直观,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发展线索的基本方法。星伟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了如图,其中没有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A.起止时间 B.社会形态 C.主要矛盾 D.历史分期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南宋定都在哪里?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如图1所示物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五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逇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1)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4)材料四中杜甫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称之为什么?
(5)根据材料五描述中,哪些措施促使形成了材料四的繁荣局面?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9% | 6624296 | 37.1% |
材料四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丝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方以种桑丝织为生的人增多,丝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