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这里的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

(2)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科技篇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3)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的是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探究三)文学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A.

B.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说”A”和”B”所代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隋朝。 (2)行省制度。 (3)文学方面:活字印刷术。发明:造纸术; (4)A:宋词:B:元曲。 (5)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要敢于、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③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等(写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隋朝时,为了改变原来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2)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是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3)依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的是活字印刷术。材料中所讲的“这三种东西”,在文学、战争上、航海上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的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造纸术合称为“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依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所代表的文学形式是宋词。“B”所代表的文学形式是元曲。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所以A图片中的文字就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内容。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窦娥”这一角色就出自这部元曲作品。 (5)本题是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内容并联系实际可知,①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要敢于、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③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材料二: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的南北起点的名称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说出这种工具的名称。

(4)材料二中图三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说出其出现的时间、地点。

(5)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大唐的历史。

(贞观之治)

材料一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盛世景象)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2)材料二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个盛世的描述?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民族和睦)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唐蕃和亲有何历史影响?

(唐诗盛行)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4)根据材料四,分别概括唐诗的特点。享有“诗仙”美誉的是哪位诗人?

(学史明志)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 

A.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 唐朝经济繁荣  C.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 唐朝科技发达

 

查看答案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 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两宋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④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