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侵略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解,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材料说明他认为(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B.几千个外国人就可以攻下中国的首都
C.100多年来中国一直被列强割地赔款
D.中华人民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夏衍描述的是
A. 和平解放北平
B. 开国大典
C. 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
D.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科技创新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历史意义?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
材料二
(3)请指出图1图2人物分别是谁?各自有什么突出贡献?
(4)图1的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产量带来了大幅度的增产,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材料三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1)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外交之兴)
材料二如图
(2)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十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3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
材料三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3)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写出一条即可)
综合探究: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五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5)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民经 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