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而且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而且施加经济压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由于美国严格管制对华贸易,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大幅度下降。1948年为2.73亿美元,1949年为0.826亿美元,1950年1至8月为0.33亿美元。

——熊志勇《中美关系60年》

材料二:当电子计票牌上出现表决结果,表明美国的建议被击败时,大厅里立刻沸腾起……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还有一些人跳起舞来。第二天,外交部代理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文,告知二十五日联大通过的决议。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对比统计

报道语态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材料四: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而且在外交、科技、军事、涉台等诸多领域小动作不断。一些身居要职的美国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扬言美中之间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甚至叫嚣要把中国“打回到第三世界”……这些敌意浓浓的言行,为中美经贸谈判及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1日03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新中国的态度。美国采取该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打开外交局面,新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描述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通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之后,为改善对华关系,美国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60年至1985年间,《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变化的?

 

(1)敌视新中国。(答“政治敌视、经济封锁”也可得分)新中国成立损害了美国在华侵略利益。(答“扶蒋反共”政策破产、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也可得分)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等。(答出两点即可) (2)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3)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逐渐增多,报道立场更为客观公正。(意思相近即可)中美关系日渐缓和。 (4)从合作竞争变为敌视打压。维护美国霸权利益。中美关系始终受双方国家利益影响,不可能一帆风顺;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应加强沟通协作;要捍卫国家利益,必须增强自身综合国力;为了维护霸权,美国不会自动放弃对中国的防范打压;中美关系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两国国力对比的变化等(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而且施加经济压力。”可知,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因为二战后,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而新中国的成立则损害了美国的在华利益。为了打开外交局面,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新中国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大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2)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于1971年。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依据材料三可知,《人民日报》对美国的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逐渐增多,立场越来越客观。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至1975年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在逐渐改变。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变化,《人民日报》的报道也在变化。 (4)依据材料四“美国不仅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可以看出,美国又在敌视和打压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各时期对华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为了维护美国利益。历史的经验表明,中美两国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材料二:它的意义远不限于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而且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使它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起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4卷)

材料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位重要国际事务中的旁观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全球经济领导力需要进行建设性的调整,中国应该被包括在其中。...中国正在对美国主导的政治体系发起挑战,也在颠覆战后美国霸权建立起来的一些关键的基本规则。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材料一中,在中国发生的“社会大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次变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另一种政治力量”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四人帮”是哪一时期的产物?“它”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历史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有何变化?有何具体表现?请写出两点。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流行语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雷锋 B. 中苏交恶乒乓外交买股票

C. 超英赶美力争上游放卫星 D. 刷脸支付大国担当中国梦

 

查看答案

一定时期的服饰,折射该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各项中,服饰现象与推断出的结论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选项

现象

结论

A

50年代,流行苏式服装一列宁装、“布拉吉”(带有俄国风情的连衣裙)

中苏关系友好

 

B

60年代,衣着朴素,凭布票购买衣料

 

经济相对落后,物资比较匮乏

 

C

“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

在“越朴素越革命”的思想影响下,人们不敢穿颜色鲜艳的新衣服

D

改革开放后,着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时尚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A.绿色

B.协调

C.共享

D.创新

 

查看答案

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析】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