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
B.
C.
D.
探究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业从弱到强、从学习到推广。今天,中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历史镜头一起来探讨中国的工业发展之路:
镜头一 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我们必须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重工业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显著的优势。
镜头二 1958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把1958年钢产量提高到850万吨。6月,冶金部根据各大区的钢铁规划提出了钢铁“跃进”计划并报告了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钢产量可以超过3000万吨,1962年可以达到8000万吨,甚至9000万吨。最后毛泽东下了决心,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镜头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从上述三个镜头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其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扮演的角色。
(2)在你概括出的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你认为哪一阶段的发展更值得今天反思和借鉴?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一五计划”是我们党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才结束,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确定,这些因素使计划编制受到很大制约,且中国共产党首次编制中长期建设规划,没有经验,材料缺乏,国家大,情况复杂,又处于新旧社会变迁、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一五计划”编制过程长的原因。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商讨开放事宜,提出在深圳建立一个新的开放区域,全力引进外来资本,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当时名字定不下来,邓小平就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当时谈到配套资金,邓小平说出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话:“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 对外开放大事记
年份 | 史实 |
1980年 | 中央确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
1983年 |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
1984年 | 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秦皇岛、大连、湛江和北海等14个大中港口城市 |
1992年 |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讲话指出: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对外开放进程 |
2001年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
2013年 |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求推动中国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
2017年 | 中国承办厦门金砖国家峰会,倡导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 |
2018年 |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做出最权威的阐释 |
材料三 “中国开放的力度将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会更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立足国内国际发展基础与形势,紧紧围绕“全面开放、惠及世界”,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优化环境、以合作拓展空间,所构建的新时代开放发展的新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开放发展的科学指南,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央采用怎样的方式推动特区的建设?并结合所学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探究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成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维护了民族团结 D.有利于港澳地区的发展
《人民日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道。如图报道的头条新闻
A. 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D. 表明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