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回顾了十年来的斗争历程,确信“但从分道扬镳,终不如集中力量,事较易济”。经过了相当充分的酝酿,条件终于成熟。在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倡导下,1905年8月于东京建立了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中国同盟会。这说明了同盟会的成立( )
A.目的是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B.以“振兴中华”为宗旨
C.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是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建立的
1841年1月7日上午八点,英军组织陆军、水兵以及炮兵部队共1400余人,攻占该地。清军的失败让琦善大为惊慌,遂擅自同意英国人可在尖沙咀和香港之间择一处“寄寓”。“该地”指的是 ( )
A.定海 B.香港岛 C.吴淞 D.广州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A.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得买卖之法令;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其五《郡县论》......”上述内容说明了商鞅变法着重运用的方式是( )
A.立法 B.宣传 C.教育 D.强制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出现)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和同一家)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三: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流)
材料四:在贞观年间,一位伟大的僧人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采取怎样的经济措施?开创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上图见证的是汉藏之间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金。稻米油脂粟米白,公仓私仓俱丰实。
材料三:(唐玄宗)思欲弃末敦本,阜俗安人…急于务农,不压农时。宽赋税,节征遥,使天下无事。
材料四: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六: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
(2)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