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材料一中提到的的“途径、方法”是指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请问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中面对“危急存亡之秋”,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4)终上所述,以上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一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材料二
(2)上图某同学绘制的“人类能源变迁”图,请将图中填写完整。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常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3)列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4)材料四的互联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会出现哪些负面影响?
下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
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
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下列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中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③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面是四名同学在历史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讨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如下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