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冲突・结盟・共赢 材料一 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

冲突・结盟・共赢

材料一 

这场战争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病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中的现象是由哪一历史事件引发的?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参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00多亿美元。

(2)材料二中的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说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全智《“冷战”史》

材料五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自新华网

(4)材料四中的“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五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有何不同?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2)现象:1946年英法、德等国工业原料产量下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3)两极格局。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4)“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俄国与奥匈之间、英法与德国之间都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1946年英法、德等国工业原料产量下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1946,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德等国卷入其中,到1945年,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3)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至此,两极格局形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联合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想要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所以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说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材料一中提到的的“途径、方法”是指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请问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二中面对“危急存亡之秋”,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4)终上所述,以上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依据材料一指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有什么巨大进步?

材料二

(2)上图某同学绘制的“人类能源变迁”图,请将图中填写完整。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常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3)列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的政治因素。

材料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4)材料四的互联网在方便人类的同时会出现哪些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

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

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②中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③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④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四名同学在历史主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讨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