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片,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体现了主人翁的什么精神?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为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补,国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2)你能说出古代“丝绸之路”的简明路线吗?

(3)如果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

(4)“一带路”是指什么?对于今天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你有何看法?

 

(1)事件:张骞出使西域精神:体现了张骞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相互了解与往来;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3)名胜古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或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等) (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看法: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品与信息交流;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围环境;推动沿线各国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丝绸之路路线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从张骞身上学到的精神:热爱和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开拓进取、不怕困难,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相互了解与往来;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 (3)如果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我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或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等),感受古代的文化辉煌。 (4)根据材料“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在今天,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为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互补,国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于今天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品与信息交流;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围环境;推动沿线各国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交融而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请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说明了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民族矛盾缓和,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3)说出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使得“民族矛盾缓和”?

材料四  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方凳               胡床

(4)材料四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材料五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5)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6)从材料一到材料五,概括我国从春秋到秦汉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思想领域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空前活跃局面到秦汉时期的独尊一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1)郭沫若所说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用两例战国时期的学派、代表及主要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2)材料二中“战国时代蓬勃的自由学术空气”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各自方式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历史》:“周代的诸候,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廿二史礼记》:“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法令:……四、建立□□,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材料三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后积弊日甚”、“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2)请补充材料二中的“□□”后回答:秦朝为改变“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局面在秦国建立□□的基础上,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二班在针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其中一个小组综合归纳出以下几条知识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主张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雕刻家顾恺之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雕塑艺术品

 

查看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最有关系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劳动者素质高

C.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