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政、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俱,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材料二 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内容是后人对哪次战役的评述?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役前的情景?“奉天子以令不臣”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此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曹操为什么在材料一反映的战役中以少胜多,而在材料二反映的战役中却以多败少呢?
(4)材料三中“壮心”指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留下了历史的教训。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政权建立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材料二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3)材料二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4)材料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造成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1)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大臣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什么这个建议会被汉武帝采纳?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材料三 (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株钱。
(3)材料三措施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措施起到了和材料三措施一样的作用?这些措施实施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对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价汉武帝?
某同学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 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
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亡
下面历史时间轴上“☆”所指代的是我国北方所处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历史时期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十六国时期
图①和图②的作者最擅长画的是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宗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