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四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对抗的严重后果,“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1)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由友好合作到对抗;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世界新秩序”目的在于称霸世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在于合作共赢。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解析】 (1)依据题干信息“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兵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的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 (2)据材料“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苏两国关系从结盟(友好合作)到对抗;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美国为实现上述战略意图采取的措施是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军事集团建立。 (3)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是霸权主义的表现。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惠互利;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尽力以和平手段,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合作共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又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材料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848年是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思想对20世纪初的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俄共(布)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大陆会议下集会的美利坚联盟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义呼吁,……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也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

——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

材料二  185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形势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栋裂开的房子”。他说:“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他的演说生动形象,表达了北方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三  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有21名黑人战士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他们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国人对黑人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李军《自由的新生:美国内战风云录》

(1)材料一中的引文出自哪部法律文件?这一文件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一栋裂开的房子”指的是南北哪两种经济制度并存?材料二中提到的“北方的要求”是指什么?

(3)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黑人能参与联邦军队的战斗与哪一文件的颁布有关?

(4)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这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

(2)材料二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内容有关?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列流行语“网络安全、网购、发朋友圈、点赞”反映了当今世界什么科技的发展

A. 互联网

B. 电视

C. 报纸

D. 交通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 北大西洋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