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半坡氏族的住房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A.干栏式、水稻 B.半地穴式、粟
C.半地穴式、水稻 D.干栏式、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浙江河姆渡遗址 D.陕西半坡遗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这场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
材料二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智《“冷战”史》
材料四 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类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对抗的严重后果,“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冷战”期间,美国为实现其政治利益经济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四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又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材料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848年是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思想对20世纪初的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俄共(布)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革命道路选择上两者又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