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能全面反映其历...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能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

A.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3年,中共中央开始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推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从1960年起,中共开始转变政策,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综合来看,1956—1966年这一历史阶段是成就与挫折并存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舍名剧《茶馆》中人物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材料中的“大改良”是由于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历史数轴、图表、折线或扇状图等是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识读下面年代轴上的时间信息,对信息所反映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A 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②B 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③C 战争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④D 战争的发动者包括了奥匈帝国

⑤E 战争是一战的主战场之一    ⑥ABCDE 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五次侵华战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2.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年

1919—1922 年

1923—1926 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

 

 

A.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查看答案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

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

 

查看答案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