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且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科学家富力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概念。
材料三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材料二指出了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影响?
(3)你同意材料三中欧洲中心论者“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不久,珠江三角洲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就解雇了不少工人,因为9.11恐怖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从而导致中国减少对美国的出口。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区域集团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发展高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保障自身安全,欧洲国家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走上了联合自强之路。这条欧洲的联合自强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为
A.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组成欧洲联盟 D.建立联合国
有一天,希特勒特别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因为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同一天,蒋介石也突然产生一种特别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导致他们俩情绪发生这种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A.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B.德国突袭苏联
C.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D.苏联对日宣战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众多的公共工程,包括公共建筑12.2万栋,公路664万英里,桥梁7.7万座,机场285个等。其直接目的是
A.复兴工业生产 B.缓解就业压力 C.加速战争准备 D.推广科技成果
《苏联真相》评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凯思斯主义 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