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9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 B.伦理与规范 C.民主与人权 D.救世与责任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
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D.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以下是会议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 战后成立联合国 D.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父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父:“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父:“因为爸爸失业了。”子:“爸爸为什么会失业?”父:“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能出现于
A. 1861年的俄国
B. 1868年的日本
C. 1921年的苏俄
D. 1930年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