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C.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上述三封书信的国际、国内背景。
(2)材料反映了他们共有的情怀是什么。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0年11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经济方面,主张将生产 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共有、社会共用。政治万面,主张废除政权,如同现在所有的 国家机关和政府,是当然不能存在的。社会方面,要使社会上只有一个阶级,就是劳动群众的阶级。
二、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创进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
三、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现在其他国家内的阶级斗争日见紧迫,其趋向是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一直等到全世界的资本家的势力都消灭了,那时候的无产阶级专政还要造出一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材料二 1919年6月,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被捕。8月《每周评论》被封,陈独秀被监禁八十余日,获释后前去上海。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和他被捕及《每周评论》被禁或不无关系。到上海后他常与喜谈马克思主义学说及社会主义的戴 传贤、张东荪过往,不久即与共产国际接触,遂决定了他的态度。7月《新青年》再发宣言,正式拥护马克思主义,承认用 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中国近代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陈独秀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身份的变化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的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 1920 年陈独秀身份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