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独秀文存》

材料三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孙中山认为已经实现的“两个主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实际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指出当时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哪两大敌人?

 

(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2)民主、科学。 (3)五四运动。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列强(帝国主义)、军阀。 【解析】 (1)根据材料“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已经实现的“两个主义”是指民族和民权,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了。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德先生和赛先生或者民主与科学,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3)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4)据“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列强(帝国主义)、军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回首戊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举人们为何会群情激奋?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3)梁启超认为:“(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

在汉阳钢厂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

(1)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请问它是由谁一手创办的?此钢铁厂属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

(2)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和汉阳铁厂一样,在当时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很多个中国第一,你还知道那时的哪些?请试举一例。

(3)简要说说洋务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这说明( )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标准

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

C.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有定论

D.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价.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詹天佑 C.李鸿章 D.张之洞

 

查看答案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