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篇)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进步人士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发起的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是什么?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已的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使中国走上独立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走自已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世界篇)
材料四: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俄、日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共同时代背景是什么?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有何共同影响?
经济发展关乎民生,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善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2)北宋纸币名称是什么?市舶司的功能是什么?给上图归纳一个恰当的主题。
材料三:工业比重表
(3)1820-1870年英国工业产值在世界仍占主要地位,但却出现比重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1870年-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比重一路上升,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髙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材料中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为( )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是
A.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B.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C.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统治 D.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 莫斯科保卫战
B. 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战
在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讨论过程中,小明认为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小龙认为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小华却认为他们都不对,它的最大影响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师总结时却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结论,这三个方面是同一个事件,这三个方面是
A.原因 、结果、影响 B.手段、目的、影响
C.原因、过程、结果 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