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某位高僧西行之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该高僧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的“高僧”是谁?
(2)根据材料二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上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上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上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上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