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等相关书籍,...

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等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西方文明之源 B.城市的兴起 C.走进近代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暴力冲突。日本大化改新是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隋唐文化进行的改革、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属于和平交往,所以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古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

A. 马其顿

B. 雅典

C. 斯巴达

D. 阿拉伯

 

查看答案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说:“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材料中概述了世界古代史上三大帝国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造成了各地区纷争不断 D.有利于三大宗教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拜占庭帝国

⑤查理曼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发展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发展史学素养,需根植于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为巩固新政权对外采取的措施名称。写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列举这一措施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两个。

(2)史料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名称。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的名称。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举两例说明。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3)体验史实与史料中蕴含的情意因素,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4)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

 

查看答案

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写出材料一图表中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

材料二:

(2)写出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时期及事件名称。写出1958年我国生产关系变革遭遇的失误。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及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写出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名称。

(4)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