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亲历者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1935年伍修权
材料三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房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1979年叶剑英重访西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毛泽东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诗中的“会”指的是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材料二中“三军今日奔何处”窘境的原因。谈谈你对“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的理解。
(3)据材料三,写出“西安捉蒋”的历史事件和中共解决这一事件的主张,并说明“内战吟成抗日诗”所反映当时国内局势的变化。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B.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观念。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并为中国人民指明奋斗方向的重大事件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回忆起1937年的上海罗店之战时说:“我师当时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除了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阵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非常惨烈!”此处所述的战役
A.体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B.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C.表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