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校八(3)班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下面是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

某校八(3)班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下面是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探索。

(甲组:风云人物)

材料一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说:在中国人民中有许多极有教养的能干人物,他们能够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寄语。

材料二  李大钊曾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政府”成立的时间及1925年前后“革命”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同志仍需努力”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观点,并指出1915年他和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

(3)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乙组:社会风俗)

材料三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中说:“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法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材料四 

(4)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政府“晓示人民一律剪辫”的目的。结合材料四中的图片,推断民众对这个举措的态度是否一致,并给出你的理由。

(5)有人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一系列法令政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阐述理由。

(丙组:民族经济)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一战后,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6)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并谈谈你对“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的理解。

(7)综合本次探究的历程,请你归纳总结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1)1912年1月1日。黄埔军校的建立或北伐取得巨大成功。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科学;发起新文化运动。 (3)从学西方政治制度到学西方思想文化。 (4)革除旧俗;不一致,理由:新派人士接受剪辫时坦然、从容,路人被警察剪辫时被迫、恐惧。 (5)表示“同意”;能以材料三论述“动机”;以材料四中新派人士接受剪辫图论述“效果”,逻辑合理,史论结合。表示“不同意”;能以材料三论述“动机”;以材料四中路人被警察剪辫图并结合所学论述“效果”,逻辑合理,史论结合。 (6)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央政府力量削弱:军阀割据混战。 (7)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时间: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04年、孙中山、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结合当时资产阶革命运动的发展可知是1912年1月1日成立的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果: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后“同志仍需努力”的原因是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 (2)观点和运动:根据材料“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和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科学,为此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礼教宣战。 (3)趋势: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趋势是从学西方政治制度到学西方思想文化。 (4)目的:根据材料“作新国之民……凡未法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可归纳出是革除旧俗。态度及理由:观察图片可知,新派人士接受剪辫时坦然、从容,路人被警察剪辫时被迫、恐惧。因此二者不一致。 (5)本题相对开放,关于同意“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可从新派人士接受剪辫图论述“效果”;关于不同意的观点,可从路人被警察剪辫图并结合所学论述“效果”即可。 (6)外因:根据材料“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可归纳出日本加紧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理【解析】 根据材料“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可归纳出国内军阀割据问题严重。 (7)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主要和国际环境、政府政策、国内是否稳定、民族是否独立等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亲历者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1961年董必武

材料二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1935年伍修权

材料三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房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1979年叶剑英重访西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毛泽东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诗中的“会”指的是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结合所学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材料二中“三军今日奔何处”窘境的原因。谈谈你对“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的理解。

(3)据材料三,写出“西安捉蒋”的历史事件和中共解决这一事件的主张,并说明“内战吟成抗日诗”所反映当时国内局势的变化。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B.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观念。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淮海战役的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查看答案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并为中国人民指明奋斗方向的重大事件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