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二:“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有1980年的381.4万亿增加到2015年的39600万亿,引进外资总额由1984年的270.1亿增加到2015年的1262.7亿。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材料三  201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1)材料一中凤阳农村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1988年又打开了另一扇类似的窗是哪里?“窗”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一格局有何特点?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中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是什么?“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2)政策:对外开放;窗:经济特区或深圳;另一扇窗:海南岛;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79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凤阳农村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引进外资”的数据可知,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实施。第二小问,据“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及所学可知,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决定在靠近港澳台地区的广东和福建率先实行试点,建立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来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共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汕头、厦门、珠海,其中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二小问,其中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谈谈新中国的成立在世界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2)图二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胜利对我国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图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这次会议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什么?这次会议将工作中心由文革时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什么上来,做出了了什么样的伟大决策?

(4)简述图四中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历史意义?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这以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在经济方面采取什么举措?

(5)从我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成就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查看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

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查看答案

    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