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材料一《战国形势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国家:

        .②        .③        .④        .

(2)材料二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些人可以得到奖励?哪些人的利益遭到损害?这一事件有哪些历史影响?

 

(1)①.燕、②.齐、③.楚、④.秦 (2)商鞅,法家 (3)奖励:作战立功的人、种田多的人(或有军功者、致粟帛多者),受损害:工商业者及因怠惰导致贫困者;宗室贵族没有获得军功者。(或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宗室非有军功者)。 影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根据图片“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它们在图中的位置大体是东南西北到中间。①位于最北方,是燕国;②位于最东方,是齐国;③位于最南边,是楚;④位于最西边,是秦国。 (2)材料一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商鞅的思想主张,意思是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的,国家安适不效法古人,这一理论属于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得到了当时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支持。 (3)第一小问,根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归纳出作战立功的人(或有军功者);根据“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可归纳出种田多的人(致粟帛多者)。第二小问,根据“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可归纳出工商业者及因怠惰导致贫困者(或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可归纳出宗室贵族没有获得军功者(宗室非有军功者)。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材料三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1)材料一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三诗中的“李太守”是谁?他作出了什么伟大的贡献?

(3)联系材料二说说材料三诗中的“伯禹”是谁?他有什么贡献值得我们尊重?

 

 

查看答案

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言论

学派及主张

A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家事物皆有对立且能相互转化

C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儒家施行“仁政”,为政以德

D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法家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B.孔子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C.分封制的实行。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出现一些水利工程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

D.出现纸质货币

 

查看答案

(题文)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   )

A. 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B. 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C. 原有的土地制度逐渐遭到破话    D. 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