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

我国古代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时开始按考试选拔官吏,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故C不符合题意;武则天时,增加了武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涿郡即今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杭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来,还修筑了世界闻明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

斯塔夫里阿诺游《全球通史》材料二:建元年间(前140年一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毂然应纂;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諭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四: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被称为“凿空”,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写出两个即可)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制起归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二: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三: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四:儒家恐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恐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羊图治的理论式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

(4)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如图为我国古代政权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分别是

夏朝→①→西周→东周→②→西汉→③→西晋

A.商朝、秦朝、东汉 B.秦朝、东汉、东晋

C.商朝、东汉、秦朝 D.秦朝、东晋、东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