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对应的社会变革,并归纳这两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6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4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2)材料二中1960年农业生产和1957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原因。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经济特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下列城市中,于1980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是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