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习近平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与此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哪年召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曾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A        被称为“铁人”,他“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坚强意志跟冲天干劲,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      B        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1973年,我国成功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3)材料三中的A、B分别是谁?除籼型杂交水稻外,试再举一例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4)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何处?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特区的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6)综合以上材料,对于新时代做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无数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A:王进喜;B:雷锋;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引进了外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6)中国共产党要时刻关注民生,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要大力发展科技,搞好创新。 【解析】 (1)第一小问: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二小问:“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国际意义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无数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是1956年底,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二小问:与此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召开;第三小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的A是王进喜;B是雷锋;第二小问:除籼型杂交水稻外,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还有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第一小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小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三小问: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依据材料五“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建立起到的作用是引进了外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6)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对于新时代做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我的启示是中国共产党要时刻关注民生,注重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社会主义路线不动摇,要大力发展科技,搞好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国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哪里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的重点和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某县1992年~2012年GDP增长示意图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图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写出两点。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对应的社会变革,并归纳这两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2)材料二中1960年农业生产和1957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原因。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材料三 

(3)材料三中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凤阳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查看答案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经济特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