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 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抗美援朝战争
C.社会主义改造 D.“一五”计划
下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六○八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称御河),引沁水南至黄河,又连接卫河北至涿郡(治蓟,北京市)。六一一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达涿郡。两渠共长三千余里,隋炀帝带着百官和两岸步行的候选士人数千人,走了五十多天才到涿郡,平均一天只走五十多里。普通民船如果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郡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
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中国通史》范文澜
(1)材料中的隋朝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与宋朝在政治上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材料二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见下图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政权并立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之一,上图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下表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据点比例对照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4)人口数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表1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你谈谈上述内容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的皇帝是谁?依据材料概括“榜样”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去往国家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唐→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① |
唐→日本 | ②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