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一评价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船队规模大 B.友好交往 C.航行时间长 D.范围广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表明“蔡侯纸”的广泛使用源于 ( )
A.政府推动 B.原料易得 C.易于保存 D.节省人力
下面三幅图所示是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程的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 )
A.结构对称,主体突出 B.军事防御,稳固边疆 C.沟通交通,加强交流 D.强化统治,巩固皇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墩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以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1)指出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的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丈化》
材料三:北宋万历年间……胶泥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世界活字拼排制版之先河,…其“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
——摘编自王春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新型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并概括胶泥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其反映的共同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对各种类型的人才善于因材使用,这种用人之道,无疑可使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魏征前后共谏两百余事,使唐太宗非常满意,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各少数民族只要不与唐对抗,唐太宗就以各部的首长为都督,刺史,仍按其原来的风俗习惯,对本族进行统治……由于唐太宗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了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这些“古昔未有”的现象,正是这一“治世局面”的具体反映。
——摘编自白寿界《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它采纳、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唐朝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和这一“治世局面”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取“开放”政策的原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事例。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