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将唐都长安城的布局描写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将唐都长安城的布局描写为“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和“市”的城市功能分别是

A. 政府机构和商业区

B. 娱乐区和商业区

C. 居民区和商业区

D. 商业区和服务区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是一位贤明的君王,面对魏征这样经常不给他面子的人,他依然能容忍。下面几个原因中,他最可能出于的考虑是

A. 隋朝短暂而亡,要稳住江山,就要听从意见了

B. 作为皇帝要为老百姓谋利益

C. 魏征不好惹,否则会经常让自己难堪

D. 作为皇帝没必要和魏征这样的人计较

 

查看答案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查看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

——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九年级历史上册

请回答:

(1)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一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为了自身利益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哪个?

(2)一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3)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二战期间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于什么时间召开了那次会议?一战和二战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逐渐联合起来斗争。请举出两例联合斗争的史实。

(5)二战给全世界留下哪些历史启迪?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该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材料一涉及到建国后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观察图1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道路?

(3)材料三表格中全国粮食产量从1958年到196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两大探索失误有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实行该制度的好处。

(5)请你为新农村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电,英国泰晤士新闻纸刊有报章云:日本攻取旅顺时,戕戮百姓四日,非理杀伐,甚为惨伤。又有中兵数群被其执缚,先用洋枪击死,然后用刀肢解。据云,日兵亦有数人被中兵所杀。惟日本士卒行径残暴若此,督兵之员不能临时禁止,恐为终身之玷云。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电(1895年1月13日)

材料二:下图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上的残历碑

材料三:只要国民政府还盘踞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因此,蒋政权始终指导着抗日民族战争,事实上发挥着中央政权的威力。

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

——昭和研究会中国问题研究所:《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材料一英国报纸报道了哪个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结果如何?

(2)材料二事件的爆发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进攻汉口的原因。为了保护汉口,中日双方爆发了哪场战役?结果中国战败,但客观上对中国的抗日形势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国家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