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泽东在某次大会的开幕词中曾说到,当前中国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即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据此判断,此次大会
A.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 B.决定实施“一五”计划
C.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D.提出了社会主义总路线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改革,还是原有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的40%。材料中的“改革”最有可能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国有企业改革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贫下中农组织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合作社突破重重困难,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全村农民纷纷要求入社。这表明农业生产合作社
A.成立的过程非常顺利 B.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开展
C.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A.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的面貌 B.使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
C.适应了当时国家工业化需求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有学者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这是由于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A.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C.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十分完善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人。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物被选为人民代表。这说明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具有
A.广泛性 B.区域性 C.局限性 D.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