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  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大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共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2)“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两项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发明。

(3)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1)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随后,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等等任两个(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3)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等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美)弗兰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二:2017年10月召开了党的十九大,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思想观念束缚,比如利益固化藩篱,再比如体制障碍。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需要、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材料三: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开始于哪一年?中国创立的“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哪次会议提出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这一奋斗目标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在国家发展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武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把“近代武汉之父”的荣誉桂冠,献给晚清的洋务重臣张之洞(1889—1907年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促进了武汉跨越式的发展。清末武汉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仅次于上海,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孙中山则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材料二  如图的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兴建于2011年,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全展用700余件珍贵文物、700余幅历史照片,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变革和中国“共和”之基的开创伟业。

材料三  1926年11月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竭力主张迁都南昌,……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武汉。而蒋介石却在1926年12月31日宣称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已迁至南昌,并截留经过南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国民政府委员……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的“图自强,御外侮”思想首先通过哪一历史事件来实现的?毛泽东为什么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2)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什么建在武汉?“共和”和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联系?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广州国民政府要迁都武汉和什么事件的发展有关?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说明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宋初,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涌现出以登封嵩阳书院为首的四大书院,南宋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颖、朱熹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书院以培养“布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课程内容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

材料二  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随著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衍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1)据材料一、二,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兴盛和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的积极影响。

(3)通过上面两则材料,你对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郑必坚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一文中指出: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一百多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电力、内燃机、化工技术基础上,经济全球化进入第二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信息革命开始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浪潮再次到来。可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A.国际组织的建立 B.世界大战的推动

C.思想理论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的理论主导着各国政府的政策,即使在保守派执掌政府时也是如此。各国政府将经济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利用财政和货币方面的权力来促进投资、生产和就业,并控制通货膨胀。这主要反映了

A.西欧各国的逐渐联合 B.美国对西欧的大力支持

C.西欧各国受到罗斯福新政影响 D.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