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

A.肯定了“阶级斗争为纲” B.批判了“共产风”

C.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D.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C 【解析】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C符合题意;该篇文章不认可“阶级斗争为纲”的说法,A排除;批判了“共产风”与材料无关,B排除;“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发表之前,D排除。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大改造

 

查看答案

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抗美援朝的推动

C. 三大改造的进行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查看答案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下列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五星红旗为国旗 D.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末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概括他的治国举措。

(2)从材料二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治国举措有何共同作用?

(4)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