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A. 南朝江南的开发
B. 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 两汉的医学成就
D. 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 科学技术发达 B. 百家争鸣出现
C. 地方书院兴起 D. 儒家学派形成
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革命与改革)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中英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它通过什么法律文献逐步确立起来的?写出这一法律文件确立的时间。
材料二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近代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和历史影响?
(合作与对抗)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3)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战争?该次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在图二所示两种力量交锋的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
(4)历史上“冷战”时代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和平与共存)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竟起的时代”。
(5)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
(6)材料中“群雄竞起”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材料五 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
(7)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贡献了什么新理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为对亚太地区重新“安排”,1921-1922年,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参会的九国签署了一系列包括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但作为参与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反受其害。
——摘自《新课程历史学习报》
(2)材料二中,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反受其害”?华盛顿会议对国际局势有何影响?
材料三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实施了什么政策?指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材料四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4)材料四中的《联邦紧急救济法》是美国历史上哪一场改革中颁布的?属于什么领域的改革措施?这改革显著特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实现“强国梦”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