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古代的欧洲,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这得益于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

古代的欧洲,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这得益于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A.安西都护府的设置 B.册封达赖、班禅

C.伊犁将军的设置 D.张骞通西域

 

D 【解析】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它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张骞通西域,故D符合题意;公元前60年,西汉安西都护府的设置,进一步密切内地与西域的关系,排除A;清代时期,册封达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排除B;清代时期,伊犁将军的设置,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排除C。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下列能佐证秦始皇“好处”的有

①统一文字  ②建立郡县制  ③严刑苛法  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湟源丹噶尔古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火祖阁。火祖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传说中的火神(有炎帝、燧人氏或祝融等不同说法)而修建的阁楼。火神的传说反映了

 

A.四五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火 B.传说也是史实的一部分

C.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富格逊在《文明世界》中认为西方繁荣富强的首要条件是“竞争”:两三百年间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政治改革(君主立宪)法国和美洲革命、工业革命等连串创新,令西方政治百花齐放、各阶层自由竞争,各有所成。

材料一  人物画《蒙娜丽莎》,其核心思想体现了呼唤人性的觉悟。

(1)材料一中的《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该作品体现该时期核心的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在宫廷政变(1688年)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中“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确立哪一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为“火车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4)根据富格逊的说法,概括西方繁荣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和会,中国收回权利的要求遭拒绝,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

 

 

材料三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费精神财富…广大青少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材料四  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

      图三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收回权利的合法要求遭拒绝说明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五四精神对民族精神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近代中国相比,有何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史)

材料一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材料一中“北京两次被占领”指的是哪两次战争?

(2)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探索史)

材料二  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着清朝的衰落与悲凉的晚景。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3)李鸿章极力推进的“改革”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4)李鸿章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请举一例说明“国人皆欲杀”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抗争史)

材料三  众所周知,这片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夺取的,鉴于和会接受的民族自决与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政府要求和会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利归还中国!“……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

(5)材料三中的“中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外交家顾维钧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后,引发了中国哪一运动?

(6)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就是尊重历史,注重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