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持这种观点的派别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1924~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从新闻媒体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最能说明
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危害颇多 D.西方殖民势力己经侵入沿海地区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