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由此看来,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觉醒始于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77-1889年,英国太古、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该材料说明了( )
A.国外航运公司的航运技术落后于中方企业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民族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D.国外航运公司勾心斗角,其实力大大削弱
“一场绅土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听到你在哭泣”。与材料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了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并成为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斗争起点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金田起义 D.义和团运动
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对俄国的国情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列宁看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相对集中,组织性和革命性较强,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饿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草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1)材料中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建国以后不仅顶住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压力,而且抵制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调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摘編自薛汉伟《中国率先成功突破苏联模式的条件》
(2)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哪些成就?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适合本国特点”的措施?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推行以“民主化、新思维”为旗号的修正路线,非但没有革新苏共、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权,反而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成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霸权……俄罗斯社会逐渐认识到:借鉴他人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全盘照搬。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摘编自张树华《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
(3)材料中的“彻底葬送了社会主义”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7—1733年,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帕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起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的4个殖民地,……1643年,它们被联合称为新英格兰。这里的大商人从事黑奴贩卖活动,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里,造船和冶铁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但英国18世纪中叶以后对北美殖民地加强掠夺、控制,使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后爆发独立战争。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1860年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1861—1865年,美国发生内战。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西进运动的开展,统一的美国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到19世纪80年代末,工业化完成。美国由后进变先进再超先进,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二战中美国损失最少、得益最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的兴起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使美国成为工业现代化的头号超级大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6.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对外插手全球事务,实行全球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和“头号超级大国”?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是如何“插手全球事务,实行全球扩张”的。
(4)从美国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