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 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这些是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它给中国的社会生活带来全新的东西。它日后发展的迅猛,也许是创始者自己都难以料到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充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实际情况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从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的历史性飞跃的过程。基于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将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摘编自建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动力与机制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符合历史潮流发展 的新事物”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 。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3)综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历史发展、人民探索斗争的必然产物。含义: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新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但总分不得超过。) (2)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贫苦大众中开展群众工作;纪律严格,行动一致。(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3)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分。) (4)中国的发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可知,条件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历史发展、人民探索斗争的必然产物。根据所学可知,新的含义是,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新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下决心深入下层,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可知,特征有,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贫苦大众中开展群众工作,纪律严格,行动一致。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将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可知,表现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启示有,中国的发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勠力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摘白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皇后亲桑以奉祭服。

——摘自《汉书・文帝纪》

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户代表秘密聚会,在一份分田到 户大包干的字据上庄严地按上鲜红的手印(或印章),这就是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的合同书。 这一向旧体制挑战的大胆创举已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凤阳小岗村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摘自季如迅《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的 合同书―风阳小岗村大包干历程述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二 ,分析汉文帝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用史实说明汉文帝及其继任者采取这 些政策的成果。

(3)根据材料只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为推行“包干到户”在农村建立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农村致富的新途径。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经济特区的名称填图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的“窗口”。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B 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会议召开地

(1)据图指出长征路线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鲜卑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鲜卑汉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迁都洛阳,从而缓解鲜卑与汉族及 其他民族的矛盾,争取以汉族为主的中原人民的支持;禁用鲜卑语,以适应其在中原的统治,迎合了汉族人士的心理意趣,由此缓解北魏政权与中原人民的矛盾,巩固其统治基础;禁用“胡”字及穿汉服,削弱 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原人民对入主中原的鲜卑族的仇视,磨掉两个民族在服饰标志上相异的痕迹,有利 于北魏政权的统治;改鲜卑复姓、配以汉之单姓,讨好了中原的汉族地主,减少民族隔阂,开始建构统一的阶级基础;各民族广为联姻,加深了相互交往,在客观上促成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北魏分裂的原因之一是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  )

2.北魏迁都洛阳,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增强了其实力。(   )

3.为了适应在中原的统治地位,迎合汉人,可以使用鲜卑语。(  )

4.用汉服代替鲜卑服,可以削弱汉人对鲜卑族的仇视。(  )

5.鲜卑汉化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调整与南北统一。(  )

 

查看答案

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和现象之间因果联系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中日、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D.广田弘毅组阁——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