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要求阐述论题,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
《孟子》:(天下)“定于一” |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
《韩非子》:“一匡天下” |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的内容是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规定和引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与方向,是这一思想中最紧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一湾浅浅的海峡仿佛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如今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每年有90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年贸易额约1900亿美元。这表明( )
A.两岸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台湾回归
D.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1956年底,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使毛泽东高兴的原因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C.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