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它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它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于是,排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先后进行了探索活动,请按时间顺序写出这些探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3)材料四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中国共产党成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结论: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可知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可知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寄希望于清政府的自上而下改革,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或维新变法运动;“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可知是指孙中山等资产革命党人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据材料二“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于是,排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可知是指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猛烈批判儒家文化所代表的封建道德礼教。因此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先进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先后进行了探索活动,按时间顺序探索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三“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打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号,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呈现出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据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可知是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你好,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知“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精神、道路选择、党的领导等方面说明启示,如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要求阐述论题,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的内容是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查看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规定和引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与方向,是这一思想中最紧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查看答案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一湾浅浅的海峡仿佛成了无法跨越的天堑。如今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每年有900多万人次往来两岸,年贸易额约1900亿美元。这表明( )

A.两岸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台湾回归

D.两岸尚未通航、通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