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2年秋开始,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征收地主土地约7亿亩,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兴修水利、大量购买牲畜和农具,增施肥料,精耕细作。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劳动效率大大提高,长期困扰中国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原因。
(3)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它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它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这场带有摧毁性的批判矛头首先指向旧伦理及其人格化代表。于是,排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先后进行了探索活动,请按时间顺序写出这些探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3)材料四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要求阐述论题,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 |
《孟子》:(天下)“定于一” |
《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
《韩非子》:“一匡天下” |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曰:“今汉兴,海内一统。”……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怀有“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金世宗完颜雍亦曰:“天下如一家。”……清康熙帝曰:“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的内容是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规定和引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与方向,是这一思想中最紧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