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 树立绝对皇帝权威
B. 发展传统思想文化
C. 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小明在学习“假道伐虢”“杞人忧天”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时发现了“虢”“杞”这样的国名,这些名称与以下哪个制度有关(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
B.
C.
D.
救国自强是近代中国不变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的自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文化的尝试。他们从未梦想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鲁迅在该刊发表的《狂人日记》展现了文学革命的成就。
——节选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
材料三: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现代化尝试”非常肤浅的表现。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狂人日记》的成就。
(3)当时,以闻一多为代表的进步学生以何种行动表达了“爱国”?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转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最为重要的是,如同一个近代的政党,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中央组织,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有鉴于此,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殊荣。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中国革命之母”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它的颁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 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为重要的任务,而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即反对满洲异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