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1921年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李大钊的想法得以实现是在
A.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A. 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 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康有为上书强调:“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日本曾)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这表明康、梁共同的主张是
A.对日开战收复台湾 B.学习敌国变法维新
C.鄙视日本扬我志气 D.揭露日本夺我琉球
下表为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 1900年),此表说明
A.英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 B.美国在19世纪生产增长最为明显
C.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尚未起步 D.这一时期印度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离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须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了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④是一场反封建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