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
关于这些变化发生原因的准确表述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兵力方面还具有一定优势,他们实行重点防御的策略,因此我军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中以“打”为主。而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将“和”“打”结合,最终,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可见,解放战争胜利是由于( )
A.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B.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C.战略战术正确得当 D.指挥官的精心策划
下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重大事件,这说明( )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1913年7月,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
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②民主共和思想没有得到普及
③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继续 ④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
A.民族主义的高涨 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
C.陈独秀的身份与认识发生转变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但是,无知从来不是一种护符。他们的不认真面 对着西方人的认真,他们的据守反衬出西方人的进逼。由此引出的交涉终于发展为侵略和反侵略的武装冲 突,随之而来的,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以下与材料中“近代中国第二次民族战争”无关的是( )
A.《瑷珲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 D.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了我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材料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 |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 | 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 ——1978年至1984年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是对传统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突破。 ——1987年10月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2年10月 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至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1993年3月 |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003年10月 |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 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创新突破,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相继提出了哪些原则及思想?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呈现了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