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回溯历史不忘山河初心) 2019年是祖国...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回溯历史不忘山河初心)

2019年是祖国70华诞,回望过往的70年峥嵘岁月,祖国有过辉煌的成就,也有过探索的艰辛;有过 大胆的尝试,也有过蛰伏的低谷。当我们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的同时,更应该以史为镜,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请你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极力阻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承认我国的合法地位,并在经 济上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随后又公然扩大侵朝战争,威胁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安全。当时只有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向新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

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两度秘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周恩来协商,并负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为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的中美高峰会议铺路,也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莫定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从而完成了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转变。今天,基辛格常被中国领导人称为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材料二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会谈 原定时间一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整整延长了50分钟,足见双方较量的激烈程度……下午,撒切尔夫人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向记者宣读声明时,她的声音一时变得嘶哑,但她仍然坚持念完全文只有83字的声明。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与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分别是什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双方会谈后签订了哪一重要文件?能够取得这一成果的政策基础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70年代外交成就: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国:美国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经济的不景气,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发展威胁;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使得美国考虑到重新看待和新中国关系的问题;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在联合国上恢复合法席位,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 (2)文件:《中英联合声明》;政策基础:一国两制。 【解析】 (1)根据材料—“当时只有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向新中国伸出来友谊之手”,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根据材料—“也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结合所学可知,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结合课本所学,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外交政策调整。从美国角度:美国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再加上经济的不景气,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发展威胁;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使得美国考虑到重新看待和新中国关系的问题,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从中国的角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上恢复合法席位,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也表露出对美国关系希望改善的意愿。 (2)根据课本所学可知,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最终在1984年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由此可知,中英双方和谈的基础:一国两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进行币制改革。

苏联随即在苏占区也实行币制改革,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

美国等实行反封锁。

苏联开始封锁柏林,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

1949年5月,美、英、法三国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 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成立。

1945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 区成立。

 

材料二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 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 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 西洋公约》。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 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事力量,还拥有原子弹这样的核武器。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庞大、战斗力强、装备 精良的军队,1945年,苏联坦克和飞机的年产量仅次于美国。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苏联的国 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是战后大国间哪一政策的表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查看答案

以下是我国1953-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表,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表格一

表格二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段时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 主要有哪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1953-1976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国家经济实力对比表

据此可知,跨国公司( )

A.阻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B.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重要份额

C.是国际资本输出的主要来源 D.是垄断国际贸易的主要经济体

 

查看答案

纵观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30年美苏的军备竞赛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军事技术先质量升级 然后数量急剧增加的螺旋式竞赛模式。这种相互攀比升级的结果是,苏联从原先在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方 面的劣势发展成70年代与美国处于均势的局面。材料强调的重点是( )

A.科技是美苏对峙的支撑 B.冷战是维护和平的有效手段

C.军备竞赛发展打破美苏均势 D.对峙局面必然导致军备竞赛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一时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 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种现象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使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 B.促使大量的农民、工人失业

C.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D.科技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