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宋元
D. 隋宋元
唐朝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繁荣昌盛时期,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2)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国家。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文化的交流传播比较突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一位远行求法的高僧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故国之都。不久,皇帝接见了这位高僧,向他详细询问西行求法的情况,并希望法师还俗辅政,法师予以回绝,并请命立即投入译经工作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开放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提及的 “皇帝”是谁?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这位高僧远行求法的起点是哪座城市?目的地是哪里?根据他口述的西行见闻写成了哪一部名著?
(3)一百余年后,材料三中的高僧将中国化的佛学传到了?他的法名是?